


行銷新手的養成之路
選擇的初衷與期待
我選擇逢甲大學行銷學系的主要動機,是我對行銷領域有深厚興趣。我在高中參加社團,負責活動宣傳,逐漸發現自己對行銷充滿熱情,而且我還在高二的校外活動中,擔任整體場控,從宣傳到現場協調都一手包辦。當我看到精心設計的活動成功吸引眾多人參與時,感到無比的成就感,這也激發了我深入了解行銷如何影響人們決策的興趣。後來加深我選擇行銷學系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我發現我對品牌塑造和數位行銷特別有興趣,尤其著迷於如何透過創意與數據分析來影響消費者決策,因為它結合了創意、分析和溝通,既可以深入了解市場需求,也可以用創新的方式表達品牌價值。
高中時期,透過學長姐的分享和網路查詢,和一次升學說明會中,學長姐提到行銷學系的特色,尤其是產學合作的專案機會,讓學生能參與真實的行銷專案,甚至有機會到企業實習。這讓我非常心動,也對行銷的學習內容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當時,我想像中的課程不僅是書本上的理論,還能接觸真實的市場操作。例如,數位行銷課程讓我期待能學習如何在社群媒體上投放廣告、策劃行銷活動,甚至透過數據分析了解消費者的喜好。我覺得這些實務技能非常實用,因為未來無論在哪個產業,行銷能力都不可或缺。這些具體的學習資源和課程內容,讓我更加確定行銷是我想全心投入的領域。
專業的全面探索
在進入行銷學系後,我的學習項目涵蓋多方面的行銷專業知識與技能,包括行銷策略與品牌塑造,讓我了解如何讓一個品牌被更多人認識、信任,並在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例如,我學到如何從零開始建立一個品牌的形象,從視覺設計、廣告內容到行銷計畫,逐步吸引特定客群。例如,如果要推廣茶飲,可以用「健康、天然」的概念作為品牌核心,並設計一系列視覺和文案來傳達這種健康形象,吸引那些重視健康生活的消費者。
在這些課程中,我對數位行銷與消費者行為研究印象深刻。在數位行銷與科技應用課程,我學習數位廣告投放、社群媒體管理,透過點擊廣告或貼文次數,分析數據來觀察消費者行為,讓我們知道哪些產品比較受歡迎,或者哪些行銷方式更能吸引顧客,這類數據就像消費者行為的「線索」,幫助我們了解顧客的喜好,調整行銷策略。在消費者行為研究,例如某些熱門商品總是擺在最顯眼或促銷區,或者針對特定客群,例如重視養生客群,設計強調「天然低糖」的產品,理解這些心理,幫助行銷人員設計出貼合消費者需求的行銷活動,並能精準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
而且,行銷活動可以透過數據和分析,設計更精準的行銷方案,而不只是靠直覺或猜測,讓行銷策略更有效率,也能增加成功的機會。
行銷的全方位培育
我認為行銷學系最大的特色在於理論與實務並重的教學模式。課程不僅涵蓋行銷理論、消費者行為等核心知識,還積極推動產學合作,讓學生有機會在真實的企業專案中運用所學,累積寶貴的實務經驗。例如我在「數位行銷策略」課程,學會廣告投放與SEO等數位工具的運用方法,我也在「三分春色品牌行銷」的產學合作專案中擔任組長,並負責廣告投放、文案撰寫和社群經營。此外,系上鼓勵學生熟練運用數位行銷工具,例如分析網站流量和使用者行為,學習如何精準投放廣告、學習如何利用搜尋引擎優化工具,提升網站排名、學習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管理和了解客戶需求等。
因為現代行銷趨勢已經朝向數位行銷、個性化體驗和社群媒體影響,這些都是行銷系學習範圍,這樣才能面對快速變化的市場跟消費需求。這些實務經驗讓我不僅能夠將理論應用到實際場景,更讓我對未來職場挑戰做好充分準備。
實務的成就與啟發
從「數位專案」課程延伸出來的「三分春色品牌行銷」專案,讓我有機會實際跟企業合作,這個專案由企業提出需求,我們組隊進行實際操作,從中學習如何為品牌制定行銷策略。我擔任專案組長,負責協調小組成員分工並帶領團隊完成各項工作,包含市場調查、分析消費族群、設計廣告投放方案等。這個專案讓我學會如何從分析消費者需求到制定和執行完整的行銷活動,並理解了每個環節如何影響行銷效果。透過這段經驗,我得到寶貴的實戰訓練,也更深刻地體會到行銷工作中的每個細節都很重要,我也學會了如何在面對真實市場需求,適時靈活調整策略。
記得在一次廣告投放中,我們發現某些廣告圖片的點擊率較低,分析後發現圖片風格可能不符合目標客群的喜好,於是進行了調整,改用顏色更鮮明、符合年輕人偏好的設計,點擊率便明顯上升。這次經驗讓我深刻體會到數據驅動行銷的重要性,也啟發了我持續提升數據分析能力,以更好地支撐行銷策略。這些實務經驗所帶來的成就感,讓我更加堅定了在行銷領域發展的信念。
2025/3/31逢甲大學行銷學系 陳俊綸同學
Share: